10bet体育app_10bet体育-投注*平台

图片

|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国内教育
国内教育
  • ·

    推动规模质量协调发展

    2024-10-22

    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将迎来全面系统的改革。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推动规模质量协调发展,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对标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当前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存在什么短板?《意见》的出台将如何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关键词一: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近年来,经过不断改革探索,不断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光礼认为,伴随我国产业形态逐步由劳动和技能密集型向科技和创新密集型转型升级,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时,随着中美战略博弈的加剧,必须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和超前储备高层次人才,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介绍,目前我国3万多亿元的研发经费中,近80%在企业,企业研发工作需要大量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能力的人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扩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学科的直博生规模,意在培养更多具备深厚学术基础和科研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人才支持。“这一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基础学科研究人才的迫切需求,体现了坚持服务需求的政策制定思路。可以理解为国家在科学合理地调整博士生培养结构,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陈洪捷说。关键词二: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当前我国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和‘卡脖子’技术的重大突破不足、国家急需紧缺人才的规模化培养还不够有力。”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梁琼麟说。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意见》要求,要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前瞻布局。因此,《意见》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及时响应国家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和调整机制,加强理工农医类以及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加快关键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如何快速响应国家重大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赵世奎表示,《意见》提出的“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及时响应国家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和调整机制”等内容是解题抓手。例如,国家正在实施的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制度。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是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外清单,突出灵活性、创新性,每年动态调整,着重服务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重大需求。“深入实施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拓展了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空间,是学科专业目录管理的重大创新。”赵世奎说。关键词三: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要,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增长。规模质量协调发展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介绍,《意见》从思政引领、招生管理、培养过程、评价体系、导师队伍、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全面推进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目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比如博士生学习动机更加多元化,个别导师重招生名额轻培养质量,一些培养单位的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培养过程管理‘宽、松、软’等。”梁琼麟说。梁琼麟介绍,针对这些问题,《意见》提出了相应的举措。比如,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分流退出和多向选择、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完善评价体系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意见》对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强化导师岗位属性。”王战军表示,要持续完善导师遴选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导师引进机制,拓展导师来源渠道;完善导师培训与支持服务体系,合理确定导师指导博士生数量的限额,确保导师指导精力投入。“强化导师岗位属性意味着明确导师作为博士生培养过程中核心岗位的角色和责任。这要求导师不仅要在科研上为博士生提供指导,还要在职业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承担起全方位的责任。”陈洪捷认为,当前,个别导师可能存在指导不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博士生规模扩大后,导师的责任感和指导质量尤为关键。陈洪捷介绍,《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机制,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一方面能缓解博士生导师指导压力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博士生在学术与实践两方面的培养需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陈洪捷说。优秀青年教师能否带好博士生?陈洪捷团队对全国博士毕业生开展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理工科领域,年轻导师在活跃于科研一线、知识更新方面明显优于55岁以上年龄大的导师。“因此吸纳年轻教师指导博士生既能为其提供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平台,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陈洪捷说。关键词四:重构协同机制“协同”是《意见》的关键词之一。《意见》从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赋能区域创新三方面对重构协同机制进行了专门部署,目的是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王战军介绍,在科教融汇方面,要完善协同培养博士研究生新机制,探索资源共享、导师互聘、学籍共属、课程共建、学位联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产教融合方面,探索实行高等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机制,将产业优质资源融入博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在赋能区域创新发展方面,要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出台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等深度参与博士研究生教育。“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正在重置,知识创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范式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梁琼麟说,例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突破都离不开多学科交叉推动的创新,离不开重大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不再被高校所垄断,甚至一些头部企业无论是在顶尖人才还是科研设施水平方面都已不亚于高校,“因此高校必须适应人才培养新的变化,重视和加强与社会的协同”。????在强化“协同”方面,一些高校已经有了实践探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鹏介绍,北京大学探索强化怀柔科学城大设施、怀密医学中心等重大项目平台的人才培养功能,把项目需求变为人才培养的平台和载体,深化与昌平、鹏城、合肥等国家实验室的联合培养,探索资源共享、导师互聘、课程共建等新模式。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打造“前沿工程博士”等特色项目,建设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等校地合作阵地,完善企业、政府出题,学校“揭榜挂帅”的产学研融合、校企地互促的组织新范式。
  • ·

    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公布

    2024-10-22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关于支持部分高校和中央企业试点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通知》,经商国务院国资委,教育部决定支持部分高校与企业共建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共8所高校入选。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4-10-2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意见》指出,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改革创新、开放融合,推动规模扩大与内涵建设相协调,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意见》指出,要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前瞻布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及时响应国家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和调整机制,加强理工农医类以及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加快关键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要重塑培养流程要素,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改革招生管理模式,优化培养过程,强化分流退出和多向选择,探索建立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深化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要重构协同机制,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激发科教融汇活力,激活产教融合动能,赋能区域创新发展,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意见》强调,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统筹领导。加大博士研究生教育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稳定支持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培养单位先行先试、分类分批开展改革试点。
  • ·

    首个国家层面托育服务价格政策文件出台

    2024-10-21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作为国家层面第一个托育服务价格政策文件,《通知》旨在通过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有效减轻人民群众托育整体负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托育需求。《通知》主要包括5方面内容:明确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包括各类公办托育服务机构、社会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以及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开设的托班;区分托育服务机构类型,分别明确各类普惠托育服务机构的收费管理方式;提出制定普惠托育服务基准收费标准的主要原则、程序要求、基本依据、参考因素等;建立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推动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立基本服务费和其他服务费目录清单,目录清单之外不得收费;完善收费政策评估优化机制,及时调整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普惠托育服务收费具体政策,将完善普惠托育服务收费政策与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有机结合,形成政策合力,加强宣传解读,推动政策平稳实施。
  • ·

    2024年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代表团成立

    2024-10-21

    2024年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代表团10月18日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代表团将派出103名运动员赴巴林首都麦纳麦参赛。中国代表团共有170人,将参加田径、游泳、三对三篮球、乒乓球等17个大项124个小项的比赛。通过前期选拔,最终有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的103名运动员入选,女子运动员55人,男子运动员48人,其中有91人是首次参加中夏会。????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是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的全球范围内中学生年龄段综合性运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18届。本届赛事将于10月23日至31日举行,共设26个大项,预计将有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400人参加。
  • ·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

    2024-10-18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指出,你们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这很有意义。习近平强调,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由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为中外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合作提供平台。今年的大赛共吸引153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万名大学生参加,其中国际学生近4万名,总决赛已在上海举行。近日,25名参赛学生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参赛的心得体会,表达投身创新实践、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回 ?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你们好!来信收悉。你们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这很有意义。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习近平2024年10月16日
  • ·

    为推动科技进步努力贡献青年智慧

    2024-10-18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广大参赛学生和社会各界倍感振奋。大家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持续贡献力量。黄浦江畔,创新潮涌。就在不久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在上海举办。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大赛共吸引153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万名大学生参加。参赛学生用自己的创新创造,书写灿烂的青春华章。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荣获今年大赛冠军的“哪吒——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学生吕晨昕十分激动:“参与大赛的经历,是我们科研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我将牢记总书记要求,继续提升技术实力,扩展项目在国家安全、海洋观测和海洋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应用,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学生张杭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参赛学生代表之一。本次大赛中,张杭团队带来“草地修复——行走高原的生态美容师”项目。“我要继续扎根祖国大地,对接高原地区农牧民的实际需求,用创新实践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矢志艰苦奋斗,彰显新时代的青年担当。”张杭说。“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参赛学生代表寄予厚望,令广大青年学子感到重任在肩。3年前,南昌大学学生徐帅曾和团队收获大赛冠军。如今,他们已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生产出的照明产品,应用于户外、家居、特种照明等多个领域,并销往美国、意大利等7个国家和地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投身科技创新的决心。”徐帅表示,要在所研究的光与害虫防治相关作用领域继续深耕,同时,加强对外交流,与国外青年共同开展科研合作。“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期许。”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学生李垚臻说,“我要把‘学以致用,研以促用’作为奋斗方向,坚持从课堂学习中来,到创新实践中去,不断探索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努力为数字强国建设作出贡献。”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大赛不仅是高校学生展示创新风采的舞台,也成为世界青年高度关注、广泛参与的国际创新盛会。马来西亚人杨渝湶毕业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今年大赛的参赛选手之一。“通过参加大赛,我结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在同他们的交流中收获了友谊、增进了情感。我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合作交流,一起携手推出更多的科研成果,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他说。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关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俄罗斯留学生艾力说:“这项大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世界各地的青年团队得以开展交流、共同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优势领域各不相同,这项大赛既促进知识的融合,也有助于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青年的成长发展,良好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表示,将以这次大赛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充分发挥国家级和市级双创学院和实践基地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更多大学生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加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作为明年大赛的承办高校,郑州大学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筹备和组织工作,为参赛选手创造良好的比赛环境,确保大赛精彩圆满举行;鼓励引导广大学生勇担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利国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将不断完善组织动员工作机制,从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发,深入实施新时代青年岗位建功行动、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重点实施服务青年‘创新、创意、创业、创造’工作项目,以青年创新活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施展才华。”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副书记徐翎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语重心长、催人奋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发展、行业产业需求为牵引,强化创新教育,深化创新实践,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发挥刚刚成立的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作用,为各国青年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助力科技发展,促进人心相通。”
  • ·

    投身创新实践 勇担时代使命

    2024-10-18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在广大高校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矢志不渝地投身创新实践,勇担时代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积极创新实践,深入互学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赞扬参赛学生代表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这很有意义。“大赛的经历不仅是我们科研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迈向未来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让大赛冠军、“哪吒”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吕晨昕深受鼓舞,他表示,将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与实践,推动相关前沿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对项目的每一次深度挖掘,都离不开一场和创新相关的头脑风暴,大赛金奖项目“凌芯科技”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朱钰可说,在实践中感受到了自己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未来将坚持创新思想,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这是我们除书本之外培养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场域。比赛激发了我们的创业热情,也让我们结识了同行的伙伴,激励我们追随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大赛金奖项目“寒序科技”团队负责人、北京大学硕士生朱欣岳说。“作为一名德国学生,有幸参与比赛并和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交流令我感到惊喜!”大赛参赛项目“MTR智能舵机和变胞机器人”团队成员、柏林工业大学研究生罗伟哲想到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相信,世界科技的未来与中国的创新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愿意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贡献我的青春力量。”弘扬科学精神,投身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深深激励了每个渴望创新、积极投身创新的青年学子和教师,让大家更加坚定了投身科技创新的信念与决心。大赛(2023)亚军、清华大学项目“深言科技”团队成员王禹杰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学子,要弘扬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南京大学副校长、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为团队在“AI+卫星”领域的创新项目获得金奖感到无比自豪。他表示,近年来,学校通过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继续引导学生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让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也给我们的创新教育指明了方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朱东杰表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大赛金奖项目“皓齿玉成”负责人、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蒋骋昊表示,作为一名医学生,将以此次参加大赛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深耕科研,挑战医学难题,投身科技创新,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营造良好氛围,服务强国建设“今年上海交大承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对学校全体师生来说,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荣誉。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引导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表示,学校将继续强化校企科研合作,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吕媛表示,着眼于信息化、国际化、创新性的新时代人才需求,要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弘扬科学报国精神、培育校园创新文化、激发青年创新活力、关心青年成长发展,引导青年为建成科技强国、教育强国贡献力量。“当代大学生处于知识积累和探索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参与科创活动,既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是为国家培养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材料科学系教授蒋益明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营造浓厚科创氛围,鼓励学生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科技创新青年人才贡献力量。“我们要努力创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创新实践生态环境,注重引导学生将项目研究与科技前沿、产业关键领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多资源协同、全社会参与,持续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让青年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绽放光彩。”西安交通大学参赛领队、实践教学中心副主任陈立斌表示。
  • ·

    为红领巾增添新时代的光荣

    2024-10-17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1949年10月13日,伴随着新中国五星红旗的升起,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中国少年儿童队正式成立。75年来,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少先队走过了光荣历程,一代代少先队员在队旗下庄严宣誓,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少先队员1.15亿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推动少先队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构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党和政府对少年儿童的无限关爱,为少先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21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印发。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发布的少先队工作文件。《意见》强化各级党委领导责任。经党中央批准设立全国少工委名誉主任,省、市、县三级党委负责同志担任同级少工委名誉主任、政府负责同志联系少先队工作的制度普遍落实。地方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少先队工作汇报,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内容的机制普遍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团教协作、社会协同的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少先队事业发展环境全方位优化。共青团、少先队和教育部门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共同的工作对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青团和教育部门在工作部署、组织建设、阵地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紧密协同。各级团委在政治、组织、队伍、工作上强化指导支持,将工作经费和团费用于少先队工作的比例显著提升,县级团委落实团县委书记担任县级少工委主任要求,机制化带动少先队工作。省、市、县三级团委和教育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同级少工委主任的“双主任”机制不断健全,超过60%的少先队总辅导员或少工委负责同志担任政府督学。全面强化政治引领,引导少先队员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主责主业,少先队将加强少年儿童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方式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围绕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要求、讲好党史等主题,全国少工委制作“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目前已推出120余期,各地通过少先队活动课开展组织化学习,覆盖全国数百万个少先队中队。在浙江,少先队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寻访美丽浙江。安吉的队员们来到余村,现场体验了解乡村里的“智慧大脑”,理解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内蒙古少先队员学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开展“小石榴籽走边关”活动,寻访边境口岸、边防哨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少先队员政治引领,高素质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是关键。近年来,各级团委少工委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大力提高少先队辅导员政治站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党团员比例大幅提升。2024年,中央党校、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首次举办全国性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优质培训课程通过网络传递到基层。同时,《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国家标准、《中国少年先锋队入队仪式仪程规范(试行)》以及入团仪式、入队仪式示范视频等陆续发布,少先队标志礼仪建设不断加强,少先队仪式的规范性、庄严性和感染力不断提升。全面优化成长环境,全社会关心支持少先队的氛围更加浓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最强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少先队员向功勋模范人物献花,敬礼致意。……党的十八大以来,少先队元素在越来越多的党和国家重大仪式庆典中出现,全社会关心支持少先队的氛围更加浓厚。街道社区、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科研院所……少先队员走出学校,在社会大课堂中经受锻炼、体悟成就、学习成长。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棉花丰收季,少先队员们走进田间工厂,了解从棉桃采摘收割到纺织成品生产加工的全流程,探秘棉花的丰收“密码”。在贵州赫章县金银山社区,社区内青少年活动阵地、配套设施等不断完善,社区周边学校教师、老党员、志愿者、机关干部等组成校外辅导员队伍为少年儿童服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少先队工作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少先队必将更好地肩负起为党育人的职责使命,更好地团结、教育、引领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为红领巾增添新时代的光荣。
  • ·

    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5周年座谈会召开

    2024-10-17

    10月11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在京召开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5周年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党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发展历程和少先队建队75年来的经验,展望新时代新征程少先队事业发展。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全国少工委主任阿东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全国少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嘉毅出席会议。会议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75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少先队初心不改、使命不渝,始终坚持高举队旗跟党走,坚持“学校”和“预备队”的基本定位,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坚持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坚持守正创新,塑造了光荣传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独特作用。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全国教育大会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新时代新征程上,少先队要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聚焦主业、担当作为,更好承担起为党育人的光荣职责。会议要求,要强化政治引领,润物无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善用“童言童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引导少先队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要贯通育人链条,抓实队前教育,加强团队衔接,培养少先队员对入团、入党的政治向往,源源不断向团推荐优秀分子,进而为党输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鲜血液。要健全制度机制,深化团教协作,加强与各方面协同,持续推动形成在党的领导下齐抓共管少年儿童事业的工作格局。要加强各级少工委、基层少先队组织、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少先队辅导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培训,打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专业化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共青团要履行好全团带队职责,拿出极大精力抓少先队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落幕

    2024-10-16

    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冠军争夺赛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的6支参赛团队同台竞技。最终,上海交通大学的“哪吒——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项目获得冠军。清华大学的“虚拟机房——电网式算力调度网络”项目获得亚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无界BOUNDLESS——开创民生保障通联新纪元”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曦曙科技——零碳太阳能跨季储热开创者”项目等获得季军。本届大赛自2024年4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高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学生报名参赛。历经5个月的层层角逐,141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现场比赛,角逐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萌芽赛道的各项荣誉。总决赛现场比赛及同期活动于10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本届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上海交通大学与闵行区人民政府承办。
  • ·

    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举行

    2024-10-16

    10月12日至13日,以“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驻华代表夏泽翰作视频致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林蕙青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学会副会长管培俊主持论坛开幕式。吴岩指出,中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突破口,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中国积极推动高校加强顶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突破、学科专业优化布局的“三位一体”改革;推动高校提升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推动央地合作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他强调,应对共同挑战,中国高校愿与各国大学携手努力,加强高校间互学互鉴、共建共享,深化务实合作。论坛还发布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北京倡议》。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重要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23届。本次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理工大学共同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教席等协办,举办有中美高等教育对话会、中欧高等教育对话会、中外青年科技人员对话会等配套活动。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嘉宾代表现场参会。
  •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举行

    2024-10-16

    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在上海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出席活动,有关投资机构、行业企业、参赛项目代表等30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资源对接会作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的重要同期活动,聚焦国家战略产业需求,注重建强校企合作实体,切实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高校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努力破解“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不能转”的问题。对接会架起教育端与产业端之间的桥梁,深化与各地区域转移转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合作,鼓励支持投融资机构有“鹰眼”、有慧眼,积极参与大赛投融资对接活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促进青年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畅通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让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接会上,中昊芯英等10家企业与投资机构进行了现场签约,签约额达5.58亿元。自大赛启动以来,共举办线上线下30余场资源对接会,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为项目团队、投资人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据不完全统计,大赛资源对接活动共促成参赛项目获得意向投资68.03亿元。
  • ·

    世界大学生创新论坛暨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成立仪式举行

    2024-10-16

    10月15日,世界大学生创新论坛暨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出席活动,联合国有关代表、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代表等350人应邀参加。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以“开放、合作、共享、互促、融合”为宗旨,由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联合发起成立,致力于为大赛参赛选手和企业、投资人搭建交流平台,为优秀项目的成功落地提供指导与支持,汇聚企业、投资机构、产业园区等资源,为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支撑。现已邀请五大洲19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高校(境外高校30所)及21家企业入盟。????联盟成立仪式上发布了《第一驱动力:世界大学生创新发展报告》和《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标准体系》。《第一驱动力:世界大学生创新发展报告》是全球首部将大学生作为创新主体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全面分析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及国际组织推进大学生创新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向未来全球大学生创新教育和战略行动发出倡议。《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标准体系》是全球首个从国家/地区、高校和学生3个层面对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开展质量评价的指数标准。二者的发布将为全球大学生创新和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贡献中国标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 ·

    2025年度国考报名开始

    2024-10-15

    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从10月15日开始,共计划招录3.97万人。本次招录有2.75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实际对艰苦边远地区基层职位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报考条件进行适当调整,进一步充实基层公务员队伍。本次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将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坚决不予录用。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增设“政治理论”部分,重点测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坚持充实和稳定基层力量。设置30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积极投身国防事业。设置2.67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考生可于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进行报名,公共科目笔试将于12月1日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部分城市同时举行。